企业盈余的“碳资产”被盘活
自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以来,“碳资产”被赋予了市场价值和流动性。
“去年7月,通过招商引资,企业落户阜阳。眼下,处于初创期,人员招聘、设备采购、生产线安装等环节都需要资金。同时,首批完成安装的节能灯项目,客户工程款需分批支付,我们遇到了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安徽天下知光照明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年自有碳排放权盈余配额2242.75吨,了解情况后,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组织相关银行开展对接,为我们量身定制了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方案,100万元很快就到账了。 ”
据了解,碳排放权是具有价值的资产,可以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也可以作为权利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所谓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是以国家核发的碳排放权配额为质押,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并依据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情况等,为企业发放的绿色贷款。
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笔贷款由颍泉农商银行发放,依托第三方评估公司出具碳减排量报告,结合全国碳排放交易价格测算可贷资金规模,通过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碳排放权质押登记和公示。利率较一般质押贷款利率低70个基点,承贷银行还免除了企业碳排放权评估费2万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后,碳排放权配额作为易估值、风险低、易变现的绿色资产,通过金融手段可有效解决节能减排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碳配额质押贷款充分发挥了碳排放权资产在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通作用,通过金融资产配置,引导实体经济绿色发展。
记者了解到,我省多家银行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不久前,工商银行亳州分行了解到亳州某重点制造业企业富余碳资产以来,就密切关注该企业融资需求,第一时间向企业解读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政策,为企业融资开辟“绿色通道”。根据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对该公司持有的碳配额进行估算,仅1个工作日便成功完成这笔融资开票业务。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积极推广《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等行业标准,将金融机构碳核算与环境信息披露纳入绿色金融评价指标,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创新开展“两山”银行评定、推出林业“碳票”凭证,指导金融机构落地公益林补偿收益权、碳排放权、水排污权等环境权益质押贷款,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信贷资金加速涌入“绿水青山”
当前,绿色金融正逐渐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更多的信贷资源进一步向绿色发展倾斜。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5582.25亿元,同比增长55.5%,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8.6%,较上年同期增长2.3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断。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辖内银行实现绿色信贷业务全覆盖,其中86%成立绿色专营机构。同时,各类银行对绿色低碳项目实行授信政策、专项规模、经济资本占用、押品条件差别化管理,涌现光伏项目发电与用电端碳减排“双挂钩”贷款、“前低后高”阶梯式定价碳减排项目贷款等创新产品。
7月底,徽商银行马鞍山分行发放固定资产贷款5863.44万元,专项用于“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一期项目”建设。今年以来,EOD模式持续走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
对于EOD模式,国家开发银行也给予了支持。自4月26日国家第二批EOD试点项目批复后,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参与了安庆市岳西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金寨史河老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资源开发运营、蚌埠市天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等3个项目,累计授信49亿元;并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建立省级EOD模式项目库,从源头上加大项目开发储备和顶层设计。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至关重要。 “围绕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两项工具,我们会同省发改委优化政策宣贯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产融对接、完善碳核算配套支撑、强化跟踪调度问效,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136亿元,发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贷款40亿元。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已累计办理绿色再贴现 “资金池”52.26亿元、落地首批“滁碳易”(绿色减排再贴现)1.03亿元,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碳减排效应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票据融资。
绿色债券抢占碳交易“风口”
相较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作为直接融资手段,更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政策不断完善和支持下,得到了飞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总和达到1.03万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6695亿元,增长约53%。一批绿色项目在今年陆续落地,政策和资本的支持使绿色投资更为积极。
7月29日,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及相关机构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自2021年4月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出台后,本次《原则》的出台再次从监管层面促进绿债市场的规范运行,不仅对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募集资金管理和存续期信息披露4项核心要素提出更为具体细致的要求,还明确当前市场下的绿色债券品种具体包括普通绿色债券、碳收益绿色债券、绿色项目收益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四大类。
回到安徽。最近,绿色债券也颇为“红火”。 8月4日,由浦发银行独家主承销的市场首单碳资产债券——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碳资产),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本期债券是全国碳交所开市后的首只碳市场交易与债券市场挂钩的债券,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260天,采取“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发行,浮动利率挂钩碳排放配额(CEA)收益率。该方案设计得到了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大力支持,并获得市场多类型投资机构的高度认可,发行当日全场认购倍数超6.6倍,固定利率最终锁定在1.8%。
8月5日,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绿色金融债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簿记。此次债券发行总额5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53%。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绿色金融领域,专项用于发放绿色产业项目贷款,重点支持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绿色环保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可以发挥市场机制来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到绿色低碳领域,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