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就是相关生产企业,为了防止生产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或下跌所带来的生产风险,选择在期货市场卖空或做多来规避风险,比如种植户种了很多玉米,但害怕明年玉米价格下跌,于是他选择在期货市场做空玉米,来防止价格下跌的风险。
现货通过期货市场上市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企业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生产风险,而其他的机构和投机者的参与,可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套期保值为什么会亏损?
1.名为套保实为投机
套期保值交易是对冲企业经营风险的行为,交易目的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上市公司用投机代替了套保,或存在过度套保行为,使得相关业务背离了套保的本意,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敞口。例如,某上市公司在2021年4月末公告称,公司一季度开展的某期货品种套期保值业务的亏损累计1.3亿元,其中浮动亏损3千万元,平仓亏损1亿元,并导致公司净利润下滑超七成。对于亏损原因,公司解释称,春节后该期货品种现货价格下跌,与期货价格基差由升水变为贴水,期现价格偏离度较大,期货价格阶段性快速上涨导致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出现亏损。对于该解释,有业内人士认为套期保值操作按理只需要合理安排仓位并使套期保值业务规模与公司现货经营相匹配,从而锁定企业成本或利润即可,期货端的操作无论盈亏均属正常,因为套期保值的目标并非像投机一样追求利润。但该公司最终却落得中途平仓亏损离场,不能完成整个套期保值流程,实属反常,并质疑该公司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过度放大仓位的情况。实务中不少上市公司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过程中都存在过度套保的情况,期货交易的头寸远超现货采购或库存规模,这样的过量套保本质上就是投机,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2.部分业务难以符合会计准则要求
实务中,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将套期保值业务亏损归咎于现行会计制度。按其说法,套期保值期货端的亏损本可以通过现货端的盈利予以对冲,但在财务报表中未能予以对冲处理,导致公司不得不对套期保值期货端的亏损予以披露。部分上市公司干脆将套期保值期货端浮动盈亏计入当期损益,并在财务报表上注明:公司套期保值非高度有效套期保值,业务损益全部列入非经常性损益栏目。
2017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下称24号准则),该准则对于企业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有明确的规定。依据该准则,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在满足准则规定的条件下,可以运用套期会计方法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在相同会计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但企业运用套期会计方法必须同时满足24号准则规定的套期有效性要求。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披露套期保值单方面亏损,主要原因就是套期保值业务无法满足有效性要求,期货端无效套期保值的盈亏只能单独列入当期损益,无法实现期现对冲的会计效果。而如何判断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是否高度有效,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套期保值方案的设计、具体实施及相关信息披露。期货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实质上成了区分套期保值与投机的分界线。由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对此存在较大自主权利,市场如何准确理解,监管如何准确充分监管则仍有相当难度。
另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出于隐藏真实信息之目的,将本不符合有效条件的套期保值交易纳入有效性范畴,将投机交易当作套期保值交易,市场同样难以辨识,监管部门也难以发现其套保的“真假”,无法实施有效监管。
3.套保策略存在缺陷
企业套期保值策略的设计并非简单的做空或做多,需要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对被套保品种与工具进行严格而准确的交易设计。从套期保值的基本要素看,这包括:商品种类相同或相近、头寸或数量相等、月份相同或相近、交易方向相反。套期保值类型包含买入套期保值、卖出套期保值及组合套期保值等。在具体套期保值策略上,企业还需要从生产利润及成本或供需关系角度判断套期保值时机,从基差角度选择套期保值入场和出场点等。套期保值策略的制订和实施还需要企业具备专业人才或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因此,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审慎选择交易工具和策略。
另外,即便是正常的套期保值,也可能存在风险敞口。有业内人士表示,实体企业经营的大宗商品多种多样,很有可能是与期货上市品种高度相关的非标准商品。长期来看,标准商品和非标准商品的价格运行趋势是一致的,但中短周期内两者会出现一定的背离。即便经营的商品与上市品种完全一致,期现基差也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因此,套期保值策略在实际操作中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敞口,难以完全覆盖或对冲企业风险。
4.企业内控监督缺位
依据证券市场监管要求,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上市公司应当制订套期保值的相关制度并予以披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并未做到真正有效的合规监督和风险管理,企业内控缺位。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套期保值业务缺乏了解、专业人才匮乏。套期保值业务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期货业务,相关人员不仅要懂现货更要懂期货,这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曾有上市公司高管表示,公司缺乏从事套期保值交易相关的人才,从领导到直接交易人员,对套期保值交易如何开展还在学习了解,财务会计、实物交割方面也缺乏专门的人才。业务的不熟悉直接导致上市公司无法对套期保值交易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要么就是畏难不做,要么就是盲目乱做,这样的情况必然导致企业套期保值业务风险难控。
第二,交易部门权限过大,内部监督失效滞后。虽然根据目前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事先需要董事会讨论同意,参与额度需要董事会批准并制订相应规章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上市公司董事会或内控部门对于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交易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监管。期货市场的高波动加上杠杆交易的特征使得交易部门在实际交易中权限较大,加之部分公司管理层喜盈不喜亏的心态,套期保值交易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被做成投机交易。
套期保值的风险
基差风险
基差是指某一特定时间地点下被对冲资产的现货价格和用于对冲的特定期货合约的价格之差,基差大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套期保值的效果。如果被保值资产的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在期货合约到期时是一致的,则基差为零,实现了完全套期保值,但现实中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的变化方向与幅度不一定完全一致,随着基差变动,套期保值会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基差风险,由于基差的不可预测性和其自身的特点,基差风险使套期保值者在进行套期保值时依然会暴露于风险中。
保证金风险
由于我国期货市场采用的是每日盯市制度和保证金制度,所以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期间,一旦出现期货价格剧烈波动的不利情形,账户中可用资金不能够维持期货头寸所需的保证金时,投资者就必须再追加一定的保证金,使其达到规定的保证金水平,若投资者绝增加额外保证金或者处于资金周转紧张而不能及时追加保证金的情况,往往就会随时被强制斩仓,导致套期保值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要承受严重的损失。
投机风险
许多套保者利用套期保值的名义进行投机活动,衍生金融市场上非常复杂的情况对期货套保者的心理素质、经验、知识等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投机与套期保值在买卖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一些套期保值者在期货交易中小有收获之后,往往禁不住期货投机可能带来巨额利润的诱惑,就经常会放弃套期保值中应遵循的原则,改变套期保值的初衷,而把套期保值变成名为套保、实则为投机的扭曲操作,最终导致巨额亏损。
管理与运营风险
管理与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套期保值日常管理与运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管理风险、决策风险和价格预测风险。
交割风险
交割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交割商品是否符合交易所规定的质量标准;交货的运输环节较多,在交货时间上能否保证;在交货环节中成本的控制是否到位;交割库是否会因库容问题导致无法入库;替代品种升贴水问题;交割中存在增值税问题等。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上因交易合约缺乏流动性, 导致所选定的期货合约无法及时以合理的价格达到建仓或平仓目的的风险。